若心下悸,加茯苓。三证为少阳一经病机,兼风寒杂病而言。
加铅丹、龙、蛎,以镇心惊,茯苓以利小便,大黄以止谵语。下火先食温服五合,日三服,当微利。
若呕者,栀子生姜豉汤主之。阳盛则烦,阴极则躁。
在阳明用甘草泻心汤者,以两番误下,胃中空虚,其痞益甚,故倍甘草以建中,而缓客气之上逆,仍是从乎中治之法也。故制小建中以理少阳,佐小柴胡之不及。
按阳明提纲,与《内经·热论》不同。头眩身,因心下悸所致。
看厥阴诸证,与本方相符,下之利不止,与又主久利句合,则乌梅丸为厥阴主方,非只为蛔厥之剂矣。瓜为甘果,而熟于长夏,清胃热者也。